Turf:協會

06

August 2022

大台北的未來

06 August 2022 / 大台北的未來 /

市政追蹤:臺北市都更處|公辦都更如何獲取民眾信任

本集講者:臺北市政府 陳信良副秘書長、臺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簡瑟芳副處長、許偉恩股長、鄭博云聘用規劃師、楊銘澤股長、羅皓群專案規畫師(排序依影片出場順序)




     只要社區能夠整合九成的人說:「我願意都更!」、「我想要都更!」如果大家同意仍然要都市更新,台北市府的機制就會進駐,住都中心就會當實施者,幫你處理所有後面的事情。




淺談台北都會發展


      近年,北市府公辦都更最主要是兩個方向—— TODEOD

     
      TOD和EOD其實是北市府的一個地區的更新計畫。那在做地區更新計畫的時候,北市府會有一個完整的設計準則,動線應該怎麼留、哪邊應該要更新、哪邊是整建維護、有沒有什麼樣特殊的文資必須保存、或者是可以提供什麼樣的公共服務?這些考量都在TODEOD計畫中。

      簡單來說,TOD是以捷運場站為中心的地區更新的一個想像,而EOD則是以學校為中心的地區開發的想像。


      TOD就是以捷運車站為中心導向的一個地區整體發展計畫,它是很完整的一個大眾運輸,在這樣的動線上,「最後一哩路」如果建好,大家可以用步行或騎Ubike回去,多走那500公尺、800公尺,會越來越健康。


     而EOD是以學校為中心的開發計畫。民國57年開始國民義務教育以後,大批校舍使用至今已經滿五十年的,大約有390幾棟,再過十年會是805棟,再過十年會是1100多棟。在這樣的一個情境下,在未來的50年以內,怎麼樣讓資源能更有效的整合運用,推動學校的改建,這是EOD計畫的目標。舉例來說,體育館、游泳池設施可以共用,或是教室開放空間提升附近區域的公共服務需求等等。

那都更處都在做些什麼?


.拉近民眾距離的溝通橋樑


      
更新處不像一般處裡公文的公務員,而是涉及到很多人權利的事情。所以,在這中間就要有很多的折衷,或是跟民眾的溝通、跟專業的溝通等等。要處理這些問題,都更處同仁們花了非常多自己額外的時間去了解背後的問題。

地區更新計畫,怎麼做?


      所謂「地區更新計畫」會針對例如某個捷運站周邊,可能500公尺範圍內的街廓,它們可能未來會有都更案進行,而我們需要趁著未來有都市更新的機會,去滿足這個地方的公益需求,然後為一個地方的都市更新制定出一個綱要的指導計畫。

.不可或缺的計畫推手


      簡瑟芳副處長
覺得,更新處是一個很好的場域,因為更新處的業務非常的多元。光是最基本的都市更新申請受理審議,就還涵括了非常多的事務。第一,專業領域的涉入,建築專業、估價專業、都市計畫專業、地政專業等等,皆包含在計畫跟權利變換計畫之中。第二,是與民眾溝通的能力,這項能力是在這個工作的過程中間能夠去累積的。


跟民眾溝通,怎麼說?

.從里長、民代去傾聽民意


     
更新開發科鄭博云規畫師分享她的溝通經驗是:在開說明會前,先掌握地方同仁、里長或地方民意代表的意見非常重要,因為地方的民意代表和里長與住戶溝通,有時候在取得共識時相對順利,他們可以協助扮演都更處跟一般住戶之間的橋樑。

      都更公辦案除了強調於地方整合之外,還強調公益性。公益性可能不只是對這個社區民眾,可能會有托老、托嬰的需求、社會住宅的興建,或是其實這些公辦案的地方會要求,需要提供一定比例的公益回饋,遮些回饋就可以討論是不是能規劃個公園,或是提供社會住宅。

公辦都更,要幹嘛?


.透過公辦都更解決都市問題


      大家有時候可以看到,為什麼那麼大片的土地好像上面佔滿了違章建物,為什麼都沒有人處理?其實這些被佔滿的土地很大部分是公有土地,公有土地的管理機構沒有能力、或沒有精力去處理被佔用的問題,這時候都市更新就會是一個途徑。特別是台北市這樣窳陋的地區,更新開發之後,釋放出某些地作為一些開放的空間、退縮等等,對於市容也有很大的改善。


      因此,北市府的公辦都更1.0有兩個目標:一、處理窳陋的地區、建商不願意介入的地點。二、處理閒置的公有土地、遲遲未開發、造成市容上面的窳陋狀態。

      一般的建商在處理都更的過程中間,比較多的時間是花在處理跟民眾權利分配的事情,可是公辦都更不一樣。公辦都更要去看、去協助這個社區,除了盤整這些個人權利之外,還有一點很重要——去調查這裡面有多少的弱勢人口,以及他們所需要的行政協助。


      舉例來說,北市都更處在做斯文里三期的時候,是全市府所有的局處一起幫忙——包括社會局去盤點所有的弱勢人口,和他們所需要的協助;另外,還有衛生局等其他局處,在都更的過程、或者是都更之後,能夠好好的安頓住在斯文里的居民。這個是公辦都更跟一般民辦都更很大的不同。

.把社區「黏回來」的決心

     
      規模非常大的社區要如何管理?以後社區要走去哪裡?其實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市府把都更處派到那個地方,代表就是決定要啟動更新、重建。那麼,都更處勢必一定要踏出這一步——把那個社區「黏回來」,讓大家都知道,彼此互相需要,一個人都不可以漏。都更處希望能去刺激、激發這個點出來。

      羅皓群專案規畫師說:「我們很難想像50年的房子再等10年會長什麼樣子。所以如果當市民期待說『為什麼不是挑到我家?』、『為什麼是挑那些奇怪的區域?』,大家要知道總是有輕重緩急。」憲法有規定,要維護每個人的生存權,作為公部門,一定搶救那些最先需要被搶救的那群人,這是都更處的目標、也是責任。

看得更多,走得更遠


.更貼近現況的更新策略

   
      公辦都更2.0,把都更的發起權跟決定權回歸給住民,讓市民自己來討論,到底要不要都更。社區能夠整合九成的人說我願意都更、好我想要都更,如果有這樣比例的達成的話,市府的機制就會進入幫社區評估:每一個人依照你的權利的價值,你能夠分配的比例是多少、你能夠分回什麼,之後大家針對自己的分配很清楚了,再來決定是不是仍然要都市更新。

.完善安置制度 居住更安心


      如果大家同意仍然要都市更新,住都中心便會當實施者,來幫社區處理所有後續事宜。另外,如果在更新的期間,居民有居住需求,市府也會提供中繼住宅。總結來說,市府在2.0的部分,第一個,尊重市民的都更意願;第二個,協助市民所有都更上面專業的問題;第三個,協助都更期間中繼的居住,讓都更能夠順利達成。

.老舊公寓翻新 保障居住權


      另外,都更處也觀察到「整建維護」的必要性。如果房屋本身結構完整,不需要重建,那麼「整建維護」就是一個很好的策略,特別是台北市。


     台北市現在大概有一半都是四、五層樓的老舊公寓,這樣的老舊公寓,在生活機能方面的不足,最明顯的就是沒有電梯。如果老公寓中住著老年人,對老年人而上下樓會是個問題。所以,更新處在整建維護上面,一個很大的推動機制,就是協助這些社區加裝電梯,如果申請加裝電梯的補助,都更處可以補助50% (250),來減輕住戶的負擔。目前,已經有六十幾個案子來做申請了。

歡迎加入!一同為更好的城市付出心力

     更新處的員工平均年齡大概36~38歲,這表示更新處是一個很年輕的單位。簡瑟芳副處長說:「在更新處不管你對於哪個方面有興趣,其實你都可以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我常常都覺得說,工作要有你的熱忱在裡面,你才能夠走得下去。不管是都市計畫、地震啊、建築、土木等等的,這個背景的同學們,其實都很歡迎加入更新處的團隊。」

小結


      陳信良副秘書長認為:「都會再生」是所有的開發再生計畫,都應該從社會福利、教育、產業就業、文化等面向來思考。EODTOD,還有所謂的「最後一哩路」,大概都是這樣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