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f:協會

08

September 2021

大台北的未來

08 September 2021 / 大台北的未來 /

第三集 環境友善的建築(上)|因應氣候變遷的未來建築

本集講者:北科大創新綠建材研發與推廣中心教授 邵文政、長揚綠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黃秀敏、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郭英釗(以上排序依影片出場順序)


全球氣候事件,冰川融化、都市、熱島效應等等,都是氣候變遷對全球環境所帶來的影響,因此本集以「永續建築座談會」的形式,由主持人
黃秀敏董事長與邵文政教授、郭英釗建築師,共同探討身為建築人的一份子,可以做什麼樣的努力,來因應氣候變遷下的未來建築。




「循環」是「永續」的最後一塊拼圖




2019年的亞馬遜雨林大火連續燒了16天,每分鐘燒掉1.5個足球場、總共燒掉了約略是2474個國父紀念館;同年的澳洲大火也燒掉了約5個雪梨面積的大小,造成約5億隻動物死亡。2021年6月29日,加拿大熱浪來襲,連續三天刷新該國歷史最高溫紀錄,卑詩省的立頓出現了攝氏49.6度高溫,然而加拿大過去的氣溫未曾超過45度。

黃秀敏董事長說:「從建築材料、反射日照的程度不同,植皮面積更少、都市的下水道系統,以及地表水體漸漸變少了,都是造成「都市熱島效應」的一個原因。全球環境問題日漸嚴峻的時候、氣候對於環境生態的影響,遠超乎你我的想像,因此,面對氣候變遷,我們需要一個「可調節氣候」的建築。」

郭英釗建築師也提到:「氣候變遷對我們的生活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每一個產業包括建築業,其實很難單獨的看自己產業的狀態,必須把自己的產業放在整個經濟體系裡面來看,才能看到一個比較清楚的樣貌。







解決環境的問題=綠建築+「循環」思維



郭英釗建築師認為:「地球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它資源就是這麼多,而為什麼地球的生態系可以一直一直運作?關鍵就在「循環」。人死了會分解,然後變成大自然的養分,給其他動物吸收,然後變成整個生態系的一部分資源,這種死亡重生。事實上,是大自然很重要的一個運作方式。我們真正要有誠意解決環境的問題,過去的綠建築概念是不夠的,一定要把整個思維導向「循環」

生命週期長的結構,用模組化組裝
因此郭英釗建築師也提到了可能的作法,像是透過「模組化」的概念來蓋房子,當房子生命週期結束時,不會直接被廢棄,而是必須可被拆解,轉變成別的東西,讓建材不會被降級或是廢棄,而是讓它價值升級、延續。

生命週期20年內,以「租賃」、「使用權」代替「買斷」
為了延長建材與物品的價值,郭英釗建築師提出應以「租賃」、「使用權」來代替「買斷」,因為建築物裡面有許多不同生命週期長短的物品,如:門窗、設備、傢具、燈具、電梯...等,生命週期都在10~20年左右。這類其實都可以非買斷方式使用,也就是以「租賃」方式,用「使用權」替代「所有權」,也是循環經濟理念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






「空氣」是健康建築評估系統中首要指標



邵文政教授分享,過去綠建材標章是為了控制甲醛、TVOC等汙染源問題而產生,現在業界大力推動的WELL健康建築標章,第一個最重要的指標就是室內空氣、品質,因為空氣是「人維生系統」。很多「健康建築」的指標大概都已經把「空氣」先導入進來。


而邵教授也認為「健康建築」像人體一樣需要「呼吸換氣」,因為人住在建築物裡面,它是一個遮蔽(shelter)的過度密閉空間,然而現在的裝修材料又過度污染,人在裡面會受到危害。所以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建築物,讓它必須換氣,給它乾淨的陽光、空氣、 水。




生命週期短的室內設計產業,是建築類廢棄物主要來源



台灣的室內設計產業也相當活躍,從商業空間到居住空間,而室內設計的生命週期比建築物來得短,像舊店面更新或搬新家時,會需要將原有的裝潢拆除,造成大量的廢棄物。郭英釗建築師說:「這
不只是一個環境的問題,也是跟民生、健康有很大的關係。從室內裝修的角度去看循環經濟未來怎麼運作,因為建築物的生命週期長,短則5-60年,長則百年。但是室內裝修生命週期短則五年,長則二十年左右。」

郭英釗建築師也分享近期與台北101大樓的合作案件,考量每當承租戶變更時,裝潢的拆除與更新造成許多廢棄物,因此針對採取了模組化的策略,未來拆除時可以完整拆卸、重複利用,而不會產生破碎的夾板或石膏板。家具與燈具部分則是與IKEA租賃,當損壞或舊了,則可以回收。郭英釗建築師說:「這個概念不只是「韌性城市」,對循環經濟也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把它回復到一個新生命的狀態。大大減低重複開採資源,讓資源在我們的城市裡一直重複的再循環。」






「使用權」替代「所有權」改變消費行為



郭英釗建築師說:「線性經濟中最大的陷阱,就是它會鼓勵消費,因為你是買斷的,所以不買就沒有經濟可言。 但是循環經濟是透過「使用權」替代「所有權」,廠商為了怕壞掉,因此必須將產品製造得更加耐用,自然而然整個消費行為、整個經濟活動就會完全不一樣。」





改變從我開始



最後黃秀敏董事長總結:「綜合今日的座談會內容,應該要去思考我們想住的環境,應該是什麼樣的世界?極端氣候造成水資源短缺,以及人居空間變小的狀況之下,我們必須要重新去思考,新的生活方式,才有可能有效的降低未來地球跟後代子孫所要承受的生存成本。」

因此我們可以了解,不是只有個別產業或是個別建築物就能夠做到的,而是整體、整個國家、社會、人民都要一起來參與。希望能影響下一代,透過每一個人身體力行,一起參與這個刻不容緩的生存議題。除了建築從業人員外,所有的人包含「產官學」都必須一起要來做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