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f:協會

01

November 2021

大台北的未來

01 November 2021 / 大台北的未來 /

第六集 超越都更困境|共享新思維,創造都市再生

本集講者:證券櫃檯買賣中心 劉弟勇經理、玉山銀行吳鴻瑧處長、新光銀行 陳建成法務長、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許祺昌營運長(排序依影片出場順序)




     都會再生是為了台北人有更有品質的環境。希望因此我和家人在台北能過幸福的生活。

     土地的價值是來自於對其土地相關權利的開發,所創造出的價值。土地的稀有性和永續性來自於城市計劃賦予之功能性發展的結果。土地持分若不斷的細碎化,後續的都更,就更無法永續。

      證券化能讓小額投資人能持有一股單位,並方便流通。不動產證券化,更是讓小額投資人能參與開發所創造的價值。

      土地持分與證券持股,實際上對小額投資人同樣都是持有一張憑證。





都市的永續性:速度緩慢,都市更新問題多


      根據 2018 年的《住展》雜誌的統計,如果照這個速度繼續下去,臺北市內超過三十年的老屋要全部更新過一遍,大概需要一千四百年,顯然是一個我們無法接受的速度,不過要讓多數的社會大眾願意多花一筆錢修建房屋,顯然又不符合現實。


都市的永續性:一坪換一坪,容積獎勵具爭議


      台北市都市更新學會理事長蔡漢霖向介紹目前獎勵容積,看起來是免費,事實上是全民買單的。獎勵容積的設計就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一樣,留下了無窮的後遺症。


      依照現行的都更獎勵辦法,容積獎勵的期待值大概是法容的 30%~50%。以同樣的社區,大安區可以賺錢,可是淡水區的部分,如果要得到一樣的獎勵,淡水區可能要給他 290%的容積獎勵,這當然是不合理的,因為最需要更新的地區、最老舊的地區、房價低的地區反而寸步難行,我們當初很聰明的做出都市更新的獎勵制度,反而造成了大家的觀望態度,反而延緩、甚至阻礙了都市更新的推展。


      我們強制執行拆除違章或老舊房屋,還有很多後遺症,因為很多土地持分小、有房土地的住戶、違占用戶等等,本身是無力負擔新房屋區營運成本,以及後續維護費用的弱勢族群。所以,沒有「一坪換一坪」難談居住正義,可是有「一坪換一坪」卻沒有社會公平,這是一個兩難的狀態。

積重如何能返? 需要嶄新機制


     
這時候我們該討論的便是:「都市再生法案倡議給人民一個新的選擇」,這個議題緣起於「以地易屋」的制度。

     「以地易屋」並不是免費,事實上住戶都是以「減少土地持分」來作為興建房屋的代價。以台北市常見的合建比例65/35,或是新北市常見的 50/50 對分,其實是屋主以一半的土地來換取新房屋,所謂的「房地互易營業稅」便是這樣來的。但是,以地易屋模式也有極限,像是中高層集合住宅的各戶土地持分很小,當這個土地的持分小,土地的殘餘價值不足的時候,以地易屋就無法成立。事實上,未來這些房子都有土地產權極度碎化、持分過小導致土地殘值不足,難以二次更新活化的嚴重問題。

給予選擇機會 違建困境可望解決




     所以,突破契機是我們必須要找出一個新的商業可能性。

     如果我們今天連所有的房子都不要呢?我們拿100%的土地拿出來換新房子,那所以說我們是不是可以「我們原本只有拿40%的土地,我們現在拿100%的土地,我們是不是可以分回二點五倍的一個價值回來?」甚至可以把它變賣,或者把它轉換掉。得到完全不損及居住面積,而且還可以拿到一些現金,能夠立刻改善這些參與都更的人的生活。如果可以當地主選擇,未來保障未來五十年的居住權,不拿土地只拿房屋,多一個房子,還能換一筆現金,這樣是不是某種程度來講還蠻吸引人的呢?


大街廓開發由「質」提升

     
      所以都市再生法案的一個重點方向是什麼?

      第一,我們希望能用 Super Block 的單位來做全街廓的開發。

      第二,我們要檢討生活機能、重做公共設施配置,創造未來需求的一個居住可能性。那新房屋就採取產權私有與使用權雙軌制,並以不動產證券化的方式讓全體居民做莊,共享開發利益。或者,我們也可以揚棄齊頭式的獎勵,僅做適度的補助。市中心創造的增額容積、利益應用來提供房價較低的地區的重建財源,採分期分段實施採滾動式開發,並就近提供足夠的中繼住宅,當我們都市再生法案成熟上路的時候,現行的都市更新獎勵要給落日時間退場,來緩衝雙贏。

      
第三,如果可以實施前述的倡議之法,我們需要納入大量的民間游資部分。

      第四,
把原住戶的權益侵害降到最低,使得強制執行更能順利成功。透過大規模區域開發,可以創造各種不同等級的住宅可能性,讓大家能有多元的住宅選擇。

      第五,我們可以重新檢討都市容受力的公共設施配套,有效率的都市更新改善活化老舊街區,實現人民住房需求的足量供給,如此才能夠有效平抑房價去實踐居住正義。


付出一己之力 實踐都市美夢


     
總結來說,為什麼現在都市更新難以推動呢?第一是財政因素,第二是公益性不足、加上對人權的侵害過高,其實這些都有一個歷史背景跟一個制度性的缺陷跟脈絡。如果我們真的能夠落實都市再生的理想的,我們需要透過嶄新的配套模式,把公益性提到最高,同時又把對人權的侵害降到最低,化過去的不可能成為可能。我們要一起為我們的都市,為我們的都市未來一起做個美夢。

改善青年居住從自己做起用「住的起的家」打造出新型社會投資!



      台灣相信時代發展協會張漢文秘書長說:很多的青年來台北讀書之後,他想要留在這個城市繼續打拼,覺得這裡比較有發展機會。在雙北地區的房價,他的月薪大概超過一半都拿來繳房租。只要在一個地段很好的公寓,房東根本不會擔心租不出去,所以這是一個租客沒有什麼議價空間的城市。


     那台灣相信時代發展協會在青年居住的這一塊,主張先從自己開始做起。於是,協會把台北市靠近中山國中站的一個公寓租下來,改造成日系風格的房間。房東以市價租給協會,協會調降租金,然後把它租給青年人。所有年輕人在申請時,除了介紹自己的背景以外,還要提出一個社會創新的計畫,所以我們等於是做了一個社會投資,透過降租的方式,讓青年的才華可以投注在社會創新實務上。台灣相信時代發展協會將其稱之為「住得起的家」的一個計畫。

    「改變從我開始」其實是一個心態。我們在做的事情是因為我們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我們就著手去用我們自身可以的方式來做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