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f:協會

07

May 2022

The Future is NOW

07 May 2022 / The Future is NOW /

多管齊下的淨零排放路徑|綠色能源產業聯盟 陳光雄

本集講者:綠色能源產業聯盟 陳光雄理事長(排序依影片出場順序)

 


      為了創造永續的地球跟永續的台灣,這是「台灣綠色能源產業聯盟」之所以成立的一個重要原因,喚醒大眾的淨零排放意識。「台灣綠色能源產業聯盟」由六大核心所組成——政策、循環經濟、智慧類型、綠色、和健康的企業,而今日陳光雄理事長的訪談代表創新組,做一個整合。

      




溫室氣體的威脅


      大家都聽過正負2℃,就是說整個地球溫度上升到了兩度這個關鍵點時,氣溫可能繼續往3、4、5、6℃上升,許多物種開始面臨滅絕的危機。

      1997年《京都議定書》是一場很重要的會議,希望30個工業大國能一起努力,不要讓溫室氣體排放,造成地球平均溫度上升超過2℃,第一步就是要先防止地球無法救回。


      隨著人口不斷增加,大家的物質生活需求越來越高,經濟與碳排放又幾乎成正比,有沒有辦法讓二氧化碳不要增加?經過幾年各國的努力,他們發現做得到。於是各國便在後來2016年巴黎峰會中,擬定《巴黎協定》
把京都議定書的2℃下調為1.5℃。

      為達到有效降低氣溫,淨零排放將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淨零排放不是不排放,而是努力讓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極小化,再用負碳技術、森林碳匯等方法抵消,達到淨零排放。

推動淨零排放的關鍵策略


      如果一間公司的碳排量太多,可以去買碳權。但是,這時候業者們會發現,先進國家的工業大國,尤其歐洲,對碳中和減碳的要求高,於是他們就到亞洲區生產,造成了一個歐洲沒有汙染,卻汙染他國的不公平問題 。
 
     各國企業紛紛開始思考,如何制定減碳計畫與使用綠能。於是,開始有了針對某些造成二氧化碳排放的商品或服務,依照排放量來徵收的一種環境稅—碳稅。歐盟的「碳關稅」計畫,規定歐盟境外的鋁、鋼鐵、水泥、化肥及電力產業等碳密集型產品必須申報產品碳排放量,繳交「碳邊境調整稅」購買憑證。

ESG帶動國際產業鏈


     現在常聽到的ESG其中E是Environment指環境保護、社會部分S的部分是Social,然後G是Governance指公司治理。

      美國百大企業發覺,符合ESG對整個企業的永續發展較好,反之,如果沒有達到,其實對一個企業來說是有風險的。舉例來說,Apple提出在2050年達到零碳,同時它也要求自己的產品供應鏈也要達到這個目標,否則無法進入蘋果供應鏈。有了世界超大型品牌企業發聲,其他大公司也都紛紛開始響應。


新能源的儲存技術

     當企業逐漸轉型符合esg標準時,首要考量的則是能源的選擇,而從黑色經濟轉型到綠色經濟,除了再生能源之外,儲能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術。
  
     綠盟在台灣在推動再生能源的時候,希望台灣再生能源—太陽能能夠達到20個GW(百萬瓩),不過目前落差蠻大的,
這個能源危機在未來幾年將一直存在。

研發中的新技術——碳捕捉與氫能


      
即使2050年達到零碳,但是在這之前所累積的碳還是這麼多。所以,我們的目標不僅是零碳,還要開始「負碳」。碳捕捉算是負碳,循環經濟也算負碳一種,但接下來的問題是:碳捕捉完以後,要回到哪裡去?

      在做碳捕捉時,首先要了解地質,台電其實現在已經有小型的碳捕捉,只是現在成本還很高,仍是研發中的技術。對於每一種再生能源技術,大家的評價好壞不一,但是只有大家對氫能這一塊比較有共識,因為它的排放最多的是水,所以不像用其他能源有那麼多副作用。

運輸載具的儲能新概念

      電動機車跟電動車,是未來運輸載具的趨勢。機車轉變成電動機車,目前大家已經有找到了一些方法,但汽車呢?

      現階段我們要建立一個新概念。電池以後也不用買,因為買的電動車(汽車、機車等)就是大電池。台電缺電的時候,你也可以賣給台電電。把電動車當成電池,再把地下室當作儲能地,就變成一個整個電力轉換中心,我們把它叫作建築物維生系統。屆時在地下室處理這些電的時候,需要獨立數位電表和儲能櫃去解決用電的高低峰,另外充電的系統必須可充也可收。最後整個電網的管理,也要數位化人工智慧化,逐步解決儲電問題。

跳脫框架的生活模式

      這些電動車,怎麼進到社區?怎麼使用,怎麼又產生多重的效益?就像手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模式。很多只要新東西出來,他都會改變一個整個新的模式。所以在淨零碳排,談ESG也好,談關稅、買電/賣電交易,這些經濟已經跟生活完全連結了。


      當全球氣候變遷與溫室氣體威脅的夾擊下導致溫度不斷上升,首當其衝必須解決的問題就是降低碳排放,因此透過從國家政策的調整,推動碳中和、碳權、碳邊境稅等策略,搭配ESG評級來帶動企業響應,同時發展再生能源與儲能相關技術,並透過碳捕捉等負碳技術達到淨零排放,多管齊下的打造未來新生活的模式,將是永續發展的關鍵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