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f:協會

28

December 2020

台北人在幹嘛

28 December 2020 / 台北人在幹嘛 /

【20.06.12直播】專訪汪俐伶|服裝設計師

– 時尚界的一道光 –

【台北人在幹嘛 直播】

汪俐伶 服裝設計師

   


  

提問1.如何引導學生集中在課堂上?

我很喜歡與學生互動,所以希望上課時間就是老師與學生不停地對答,減少時間的浪費,

規定「不回答問題功課多三倍」,去鼓勵學生多發言。

東方與西方的教學方式不同,在東方通常都是老師準備的好完整,

但我覺得應該想辦法讓學生主動一點,上課前區發掘問題,上課時勇敢去發問。

     

    

提問2.對於服裝的熱誠

家族本業是賣牛奶,但我就想叛逆,所以嘗試了許多不同的事情,

小時候與阿嬤一起去老人大學,跟著一起畫畫、寫書法等等。

國中時,確定直升,學校為了不讓我們與要拚考試的人混在一起,

就送我們到美國的寄宿家庭然後體會到了不同的生活方式

跟我同個寄宿家庭的還有兩位歐洲女生,

當時我們都大約15歲,15歲正是歐洲女生最漂亮的時候,

而我們台灣過去的學生,因為有髮禁等等,完全像個小男生,

於是跟著他們一起看雜誌、逛街、購物及打扮等等,

開始接觸這些東西,也漸漸喜歡上。

   

    

然後高中升大學的階段,開始想說要念什麼科系,就選了服裝

小時候常被長輩打扮得像公主一樣,但之後爺爺過世後長頭髮就被剪掉,

我從小就是個愛美的人,還記得有一次我媽把我頭髮剪太短,

我就一直戴著帽子到頭髮長長了才肯拿下來。

    

    

    

提問3.台灣在設計這條路,跟你想的一樣嗎?

「有哪條路是簡單的?」

好像不管走哪條路都是辛苦的,所以我也不覺得我特別辛苦。

我看到台灣人好像比較沒有自己的文化,大家都很流行追韓星、韓國的衣服等等,

因為韓國有很明顯的文化,政府再利用那些文化吸引國內外的粉絲,而提升國家的獲利。

而台灣通常都追求國外的東西,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漸漸將注意力集中在台灣本土上,

像是最近的電影、電視或音樂等都受到許多年輕人的關注。

    

      

但台灣比較不會說故事,沒有利用資源賦予產品有故事,塑造出一個美麗也有蘊含的產品,

我相信這種產品大家是會去購買的,如何跟台灣的元素融合,

台灣需要去發展除了現在常看到的客家元素、原住民文化之外的特色,

台灣的地位在哪裡,這是我們要一起去找的。

     

     

提問4.對自己品牌「光」元素的發想

設計師任務就是去解決問題。

大二時去夜店找鏡子很麻煩,就跟同學一起做一個上面有鏡子、外圍是LED燈的包包,

這樣去夜店就不用在為了照鏡子去廁所排隊。

      

    

準備畢業展那年,許多新聞都是登山人爬山墜崖的事件,

我畢業作品就做一個包包可以開帳,讓即使在山上偏僻處也能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

    

    

後來就到高科技公司幫他們塑造設計產品,因為他們有技術,卻不知道如何運用到生活上

之後到國外求學就讀有關「未來材料」的科系,

西方教育就是會去訓練邏輯能力不同於東方常坐在課堂上課,

而是學生有一個想法,再去詢問老師,做有興趣的事情,也加強「說故事」的能力。

    

 

提問5.念設計的人

我發現很多讀設計系的人都比較有人群恐懼,

我面試人的時候一定要他們會說話,要會去跟客人溝通才能了解客人的需求,

會說故事,會聊天,才能有效地推銷自己的產品

理念與想法傳承下去,這也是我為何會教書的原因。

   

 

    

提問6.時尚產業在臺北的未來

其實東大門就是一個包裝比較好的五分埔

在韓國、泰國政府極力幫助他們的產業,讓產業可以提升國家經濟,

但在台灣服裝斷層已經有20年之久

在服裝的產業中,台灣幾乎中下游都有廠商,但如何整合並創造通路,

像是韓國及泰國,他們的百貨公司都有一層是專門給本土的品牌,

台灣設計師的資源不足,零售業也不想在櫃位放上看不出數字的廠商。

    

   

台灣大部分產品都是外銷,但其實能量很完善

現在疫情期間,廠商開始去思考:如果有一天產品外銷不出去怎麼辦?

如何快速整合整個產業現在還是個課題,連我都還在思考,

希望藉由疫情的轉機,讓更多人開始了解認識台灣的品牌

服裝界開始去培養客人,讓台灣品牌在國人心中佔有一席之位

     

   

  讓我們一同看看汪寶如何在困境中開創出自己的一片天吧!

點擊下面影片觀看親切可愛的服裝設計師!!!

    

詳情請搜尋「臺北市青年支持未來都市再生協會」Youtube頻道,

或搜尋關鍵字「台北人在幹嘛直播」。

最後別忘記幫我們按讚、分享及訂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