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f:協會

24

March 2023

WalkingBlock徒步街廓

24 March 2023 / WalkingBlock徒步街廓 /

大街廓的都會再生就是打造理想社會的開始

文/陳林桂琇  圖/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城市願景是所有居民對未來的一種共同對齊,需要大眾的視野和態度,才能達到一致的價值觀,運作才暢通。

     



相信你一定對以下的故事不陌生……

           

治標不治本的小維修

     
你的臥室牆上的壁癌已經一陣子。最近你終於有點閒錢可以來改善它。免得自己生活在發霉面積持續擴大中。請來專治壁癌的專家來抓病灶,但是問題卻比想像中難處理。想說丟著不理,無奈今年來了一個強風面,不但壁癌處滴出水來,窗戶邊和牆角更多出了幾條新水路,只好乖乖找治壁癌的人來打防水針看能否堵斷水路。

     

過了一陣子,沒雨,好似乾了,請人來粉刷終於看不見了。等等!沒過多久又開始了?壁癌和霉味再次大舉入侵。一氣之下,你決心花大錢找專業的設計師重新更改裝潢,徹底解決問題。雖改了自己的房間,但卻沒有能力改房間外延續出去的排水問題。更不說或大樓外牆造成的延伸。
     

老舊大樓的設計問題

   

事情尚未結束。過程中發現早年這棟大樓建造蓋時,法規並不像現在這麼高的要求。漏水的可能原因是來自原屋頂的陽台排水設計所造成的積水,因走樑柱內的排水管往下流。

     

各自沒有核備的二次裝潢

     

中間樓層間更有許多人家二次隔間施工,加上地震導致水泥牆中的老舊水管可能已碎裂、或被改路徑,以致屋頂的排水不良。無論各樓層如何各自整層修理,重改裝潢,只是大家都不斷花錢,無法改善上下樓間因裝潢改變產生的漏水問題。

          

管委會的公權力不彰,舊有建商保固期全無

     

就算整棟住戶們好不容易同意一起將頂樓起改為明管排水,卻另發現花園因二次施工,使得改好的明管仍無法找到合適的方法,可以好好的排出去大路的公共大水管內,排水管漏的水,從地面再往大樓地下停車場內延續漏水的問題。

     

故事到這裡,和你的可能不完全一樣,但是相信類似。

     

四面包圍的加蓋違章,阻斷逃生助長火路

     

可能你家的騎樓高度比左側隔壁高了四個階梯的高度,或是你家的後面空地與背對背後面隔壁的一樓,整整低了一層樓高。出了你家大樓的界線,排水管的故事還是沒解決。後面的鄰居可能是違建佔去整個防火巷空間。到此,小小房間角的壁癌,已變成前後左右整個大社區需要重新設計整合重建的問題。

     

防火防震新法規,使付費公設空間大幅增加,重建坪數會縮小。

     

如果還是鍥而不捨找鄰里來討論,你進一步發現因新防震和消防的規定,想説服左右不同經濟能力鄰居一起來重蓋,已變成了相當艱難的挑戰。

     

以至於本來想要的小修繕,被迫要思考大街廓的鄰里大改造才能合理化根本解決問題的成本。

     

改造的錢從哪裡來?

     

大街廓的都更又因鄰里內每個家庭經濟條件不一樣,花錢的思維也不一樣,需要大家的共同決議簡直是太不可能。就算了吧!放棄吧!有較好經濟條件的人就搬到別處去,讓留下來的社區逐漸劣幣逐良幣地進入一個窮亂髒的惡性循環中。

     

人類難改的自私天性來自適者生存的強力基因

     

先賣的人變先贏,直到整個城市都變成醜陋違章、亂加蓋亂堆亂疊的危險社區,偶而冒出一個新大樓,但很快的又被左鄰右舍的居住習慣淹沒。汽機車到處違停在路邊、騎樓下、人行道上,甚至於併排停車,把車道當停車場,摩托車在人行道上呼嘯而過。沒人敢讓小孩獨自去上學。警察不愛管這些管不完的小事,導致只要我方便,沒什麼不可以。當大家都在做,違法行為反而成王道。

     

     

大街廓的都會再生才能創造宜居的環境價值

──即使不斷花錢維修,都市的更新無法只停在更新一棟建築物上。

     

大街廓的都會再生 (urban regeneration) 就是以一個大街廓 (superblock) 來重新設計整個社區街廓,整合最新的交通、水資源、能源、永續宜居概念,以財源自主的籌措方法重新創造土地的開發使用價值,同時一併考慮到以戶數來設定人口密度、環境綠化改善空氣品質、區域備電網、城市防災韌性、資源的循環永續、公共教育設施、衛生醫療措施、交通便利、分享式汽機車減碳控管、自助式鄰里智慧安全措施、健康宜居性等種種面向。

   

   

都會再生就是都市轉型

一個成功的都會再生,除了大街廓的更新外,它更是需借助上位的都市計畫給予更全方位的規劃考量。

     

除了交通動線的重新對齊,大街廓的都市再生更可以帶給街廓本身,以及帶動街廓四周的更新動力和新的創新經濟活力。這些經濟動能是帶動城市轉型向上的能量,更是維持居民生活的水準和城市競爭力的必要條件。

            

           

跨行政區域的首都一日圈的都市計畫整合

           

當城市化速度加快時,城市的形成往往需跨行政區域,盤點各自區域的發展優弱勢,進而整合出與時俱進的都市計畫,並在周遭衛星城市或多重城市中心規劃出具差異化的新創經濟中心,作為城市更新的經濟動能。

         

成功找方法

         

任何成功轉型需要:

         

.共同的願景目標:

         

當今最急迫的是居民建立地球永續的共識。 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以目前我們習慣使用資源的消費模式,八個地球的資源都不夠用。

         

.循環檢討修正的執行專案作業:

         

在沒有標準答案下,只能匍匐前進,不斷檢討修正再向前。

         

 .領航者及投入參與的大眾:

         

領導者帶著寬廣包容的視野,大眾帶著關切支持願景的心投入參與,將我們共同面對的挑戰和危機,化解為新的創意和商機。

         

          

都會再生倡議到修法簡單講

         

我國的法系是大陸法或成文法系,不若習慣法系較容易差異化管理跟一般風俗習慣民情較不一樣的行為,成文法的立法精神較尋求社會一般可接受的行為範圍,而且完成立法以後才成為合法的行為。這樣的法系表面是清楚而且有實施效率的,其弱點是很難允許差異化的管理。

         

每個立法提案一定是來自於現存的某個局處,因此跨界的破壞式創新,會非常難在原本的相關局處單位獲得該有的關注,也難不考慮原有即有的相關利益運作。在這樣的情況下,新創意新思維永遠處於灰色地帶,因爲趕不上立法,成文法系本身又不利創新。

         

又因為公務人員的主要目標是「依法行事」,要公務人員變得有彈性,是違反公務人員的工作要求,不小心還會被控圖利,失去官職或坐牢。因此改變跨域的法令架構,與公務員的職務目標是有衝突、矛盾的。

         

         

接下來的改變行動

       

因此,若要推動「都會再生」,以下倡議需儘速取得社會共識,推動立法:

       

為了符合宜居的目標,都市計畫需要走在大街廓都市更新之前。

       

多元的大街廓都更,應重視生活機能和公共設施的永續性與韌性。

       

鼓勵土地產權和建築物產權走分離雙軌制,使土地投資開發與居住使用權益分離,成為一個普遍的選項。

       

賦予土地開發正當性和其應有的正常價值,兼具永續循環的設計思考,也同時讓居住權能依時間多元化的切割,給予居住者合理的居住權保障,成為可負擔居住空間的分享者。

       

將外部成本私有化過程,揚棄「齊頭式」的都更容積獎勵方法,從金融商品到地方政府籌資模式,鼓勵多元方案,積極研究如何朝多元的自償性集資方式代替貼補方法,同時,檢討稅收用途是否能成為更有創意的城市再生專用用途。

       

為了照顧弱勢,先試做交通管理配套和儲存適量安置的公有中繼宅空間,以分期分段式滾動式完成都會再生。

       

讓小面積的「都市更新條例」維持保留在整修維護:

              

a.立法涵蓋建築物日常的整修維護所應有的意外災難保險和房屋倒塌第三責任險,企圖使「居住有價」及「社會責任」的成本收斂成內部化。沒有辦法符合保險規定而無保險者,可以給予罰則,經通告可強制拆除。

       

b.由管理委員會或住戶合作社區單位,共同投保建築物上下左右鄰居的火、水災險。

       

c.立法建築物外殼的基本維修保護要求,包括新建物每三年的獨立工程狀況盤點和維修管理費的因應維修需求的精算報告。

       

d.賦予管委會違反建築法規和大樓章程的修改/裝修的監督權利。

            

       

       

台北2050願景計畫就存在大街廓都更概念

     

大街廓都會再生的計畫概念,2018前就已存在。台北市的2050願景中就存在大街廓的北投再生、士林再生、大同再生等願景計畫。

     

東區門戶,南港全區黒鄉變明珠。南港軟體科學園區是個大街廓的都市再生。2014中信金融公園竣工,整體是個高台捷鐵三鐵共構,人車分離的園區,辦公、商城、停車、超市等等規劃的綠色垂直城市。經過了這幾年辦公室進駐,展場人潮越來越湧現,一個透過大眾運輸發展的TOD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現代化城市聚落 (urban cluster) 逐漸產生看得見的成果。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西區門戶是個綠化留白的廊帶大街廓都更,涵蓋北門附近古積保留、車站內的徒步路線識別改得更順暢、將停車場西停車頂蓋掀開、下沉的設計並綠化給市民更多人車分離的改善,甚至於拆掉忠孝橋引道。在此,我們看到西區門戶文資保護,更是拆掉許多原先存在的連接橋,讓景觀更開闊、人行動線更順暢,最後連社區營造都同時導入,以引導修正雜亂不勘的招牌,還給市民空間的價值。

          

城市願景是所有居民對未來的一種共同對齊,需要大眾的視野和態度,才能達到一致的價值觀,運作才會暢通。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產生一個理想的社會需要倚靠教育,改變要從每個人自己開始。     

都會再生就是用百年的時間,去打造一個世界大同的理想社會。

永續的大台北未來需要大眾的參與。……【更多精采文章歡迎閱讀WalkingBlock徒步街廓2022年度夏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