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f:協會

14

February 2023

WalkingBlock徒步街廓

14 February 2023 / WalkingBlock徒步街廓 /

淨零碳排的未來海上智慧城市:Oceanix Busan

整理/李旼 圖/OCEANIX/BIG-Bjarke Ingels Group



36個2公頃的漂浮社區。圖片來源:OCEANIX/BIG-Bjarke Ingels Group


聯合國人居署與 Samsung 旗下建築公司 SAMOO 合作,委託 BIG-Bjarke Ingels Group 帶有永續概念設計的 OCEANIX 「漂浮城市」,使用可再生建材結合綠色能源,拓展人類生活的版圖。



     

新城市概念,打破陸地與海洋生活的界線

“Throughout the world, two in five people live within 100km of a coastline, and 90 percent of megacities globally are vulnerable to rising sea levels – with flood damage to infrastructure costing billions of dollars, while displacing millions of climate refugees from their homes.”

-Oceanix

     

「世界上2/5的人住在距離海岸100公里以內的地方,世界上90%的城市皆會受到海平面上升影響。氣候變遷導致的災害正在摧毀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基礎建設,並迫使數百萬遭天災影響的難民逃離家園。」

──Oceanix


「海洋」是萬物生命的來源,蘊含食物、能源、礦產等重要資源,乃至人類生活中的交通及休閒娛樂,皆與海洋脫離不了關係,其擁有著巨大的價值創造潛力,佔據地球超過71%的面積,但我們對海洋的了解卻仍充滿未知,隨著人們對永續發展的重視,海洋資源與其健康將牽動著人類未來生活模式的定位,也是全球願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人們經常透過電影想像,或一些研究單位的數據,窺探未來生活會是什麼模樣,會不會哪天我們也像《明天過後 (The Day After Tomorrow) 》中,面臨大自然無情的反撲。

從我們熟知的現狀,全球暖化、冰川溶解衍生出的海平面上升,將居住版圖拓展到水上已經不是一種「選擇」,而是逐漸成為一種「必須」,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的一份報告發現,若2050年海平面平均上升10到12英寸(約25到30公分),極具破壞性的洪水發生的機率將增加5倍、中度洪水也將增加10倍,不僅僅是海島國家,延著海岸發展的大都會區也將受到許多環境與經濟上的衝擊,所以建構一個具韌性的城市將是當務之急。


當2022年全世界人口突破80億大關的同時,陸地面積無法擴展的窘境下,破除海陸之間的界線,與海共生將是延續人類發展的路徑之一,因此,早在2019年4月聯合國的圓桌會議上,由丹麥建築事務所BIG、OCEANIX事務所、以及麻省理工學院海洋工程科技研究中心 (MIT Center for Ocean Engineering) 三方共同合作提出「漂浮城市」的概念,第一次正式進入大眾視野,並在2022年4月公布設計方案,同時與聯合國人居署(United Nations Human Settlements Programme,簡稱UN-HABITAT)、韓國釜山市政府簽訂協議,打造全世界第一座永續漂浮城市,預計於2025年建成。

OCEANIX韓國釜山漂浮城市模擬。圖片來源:OCEANIX/BIG-Bjarke Ingels Group



自給自足與零排放閉環系統,強化城市韌性

「Oceanix City」的概念核心是將一個個的浮動六角形平台互相串連成社區,每個平台約2公頃,因模組化的設計,可以隨著人數變化不斷向外擴增,滿足居民的各項設施需求,其住宅區享有海濱景觀,並規劃森林保育區來調節城市溫度,且為了貫徹淨零碳排,該城市只能步行與騎腳踏車,禁止任何燃油汽機車進入。

     

BIG建築事務所創辦人Bjarke Ingels表示,這次得到聯合國人居署的協助,將於韓國釜山催生出第一個擁有約12,000名居民和遊客的自給自足社區,該漂浮城市將滿足其自身的能源和食品需求,佔地6.3公頃的腹地,其所運營能源將由浮力和太陽能轉化而成,食物也從該城市的農業單位生產,不僅僅是產業在地化,更多了份鄰居的親切感。

     

城市下養殖水產來達到自給自足。圖片來源:OCEANIX/BIG-Bjarke Ingels Group

     

而有關廢棄物的處理,BIG提出六大方案來解決永續議題: 

.零廢棄物和循環系統

.閉環水系統

.食品處理

.潔淨能源

.創新流動性和沿海棲息地再生

.零廢棄物能源系統

     

(延伸閱讀|Oceanix官方網站TOPOS雜誌
           

綜合以上幾點,來為海洋的負擔降到最低,此外,城市還結合海洋養殖技術,平臺下的網箱可收穫扇貝、海帶等海鮮。同時,水培系統會利用魚類的廢棄物來幫植物施肥。更值得一提的是整個建築基底是由一種生態岩石 (Biorock) 的材料製成,這種材料的硬度是混凝土的三倍,並經由海中礦物電解而生,透過水下電流經過就可達到自我修復,且隨著時間越長而變得更堅固,同時抵禦五級以上的颱風,相當於每小時250公里以上的風速,達成真正意義上的韌性城市。      
           

           

邁向低碳排的國際趨勢


這看似有些科幻的漂浮城市,將人類生存的版圖延伸至海洋,並不是建築師的南柯一夢,而是替氣候變遷與人口急速增長提出相對應的解方,以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規劃都會再生的願景。

根據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2022年3月發佈的「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指出,未來將在四大淨零轉型策略與兩大治理基礎下逐步對齊聯合國所提倡的《格拉斯哥氣候協定》 (Glasgow Climate Pact) ,其中四大策略分別為能源、產業、生活與社會的轉型,兩大基礎則是針對科技研發與氣候法規的制定。

     

.能源轉型

     

強調投入資源發展「零碳能源系統」,如:太陽能、風力發電來取代燃煤電力,且提昇能源系統韌性,像是擴大再生能源電網的基礎建設與儲能設備,進而帶動綠能生態系接軌國際腳步。

     

.產業轉型

     

從商業、建築、運輸等碳排放量較高的項目著手,溯源至製程環節來淘汰老舊設備並開發氫氣技術,且將能源逐步轉化為使用天然氣、生質能等綠電,更為了落實經濟循環,將廢棄物作為衍生燃料,或是以廢棄鋼材取代原物料等,而與我們生活最貼近的運輸,不但逐年提高電動汽機車的市占率,更強化步行與自行車的友善空間。

     

.生活轉型

     

將淨零碳排的概念帶入到生活中,鼓勵民眾養成更謹慎的採買習慣,減少廢棄物的產生,且透過共享經濟來推行「使用取代擁有」,並增加與民眾對話的機會,倡導調整生活習慣對環境的永續性屬於全民的責任。

     

.社會轉型

      

帶起淨零碳排的風潮不是政府單純喊喊口號就能完成,更多的是需要大眾的參與,因此,落實政策面的調整和頻繁地與公民溝通,減少衝突與爭議,並精進衝突與爭議發生時的處理機制,才是公正轉型的必要條件。


  

結語
     

面對全球平均氣溫因過度開發、燃煤所產生的溫室氣體等原因不斷攀升,人類可使用的資源正在急速萎縮,當各國紛紛提出對策來試圖牽制「全球暖化」這頭脫韁的野馬時,身為生活在這片土地中的一份子,我們更應該從都會再生4R (Industry Reinvention; Living Rethink; Government Rules; Urban Renewal) 的架構下,思考如何促進大眾對永續發展的認知,並達到公眾一同參與的目的。……【更多精采文章歡迎閱讀WalkingBlock徒步街廓2023年度春季刊